隨縁居

 

以寒熱、表裡來檢視身體的健康狀況, 身體要維持健康, 則對能量的吸收、儲存、轉化、循環功能都維持正常。

 

太陽病症( 發燒, 表熱裡溫寒 ), 陽明病症(發高燒, 表熱裡熱 ), 少陽病症(忽冷忽熱, 寒熱交替), 少陰, 太陰病症(表寒裡寒, 四肢冰冷, 且帶有腹瀉), 厥陰病症(身體虛弱, 連營養吸收都成問題, 四肢長時冰冷, 無法排毒,宿病已深, 表寒裡寒到表熱裡寒的陰枯陽脫 )

 

第一道: 太陽經(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)

太陽經的防禦功能是主排泄身體的各種毒素, 諸如體尿, 體汗等. 當身體受邪氣攻擊初期是, 發燒(外熱內寒), 疲倦並各處疼痛(頭痛、喉嚨痛、關節痛、肌肉痛、肩膀痠痛), 鼻塞等病症. 典型脈象是浮、頻脈.

 

太陽病症分為可自然排汗(虛表症)與無法自行排汗(實表症).


會自然排汗的病症最輕微, 服用桂枝湯即可很快痊愈.
無法自行排汗的病症較麻煩, 當有各處疼痛時服用麻黃湯;
若不自行排汗, 有下痢與背部、脖子痠痛時, 服用葛根湯;
當有咳嗽、流鼻水時, 服用小青龍湯.

 

在外邪入侵初期, 若不知擦汗或添加衣服, 使得體表發熱過快, 則腦下垂體的溫度中樞會下令皮膚的毛細孔關閉, 以防太多熱氣流失. 但一段太長時間的關閉毛細孔, 加上體內體表毒素太多時,表就無法直接由毛細孔隨水份排出, 只得由體內血液透過腎來過濾排除. 一旦過多, 血液內之毒素仍過多. 酸, 堿值不平衡, 基本礦物質不平衡等, 身體就會不適,能力而體內熱毒亦無法適時排出, 而感發熱, 發燒而各處疼痛.

 

在感冒初期, 外邪尚在體表部位而已, 一則體內熱毒無法適時排出, 二則身體須要調動較多的血氣到體表部位攻擊外邪, 所以在身體會出現循環「瓶頸」的特徵, 使得原需要較多氣血的部位, 因需要排擠效果而出現疼痛, 且內部氣血大都外調, 而或有「外熱內寒」情形.

 

若家中沒有準備中藥, 可試著泡熱水澡, 泡到使腦的溫度中樞讓皮膚的毛細孔重新打開, 但此時須注意勿讓身體流大汗, 會造成體內礦物質不平衡, 只要達到讓毛細孔打開且流小汗, 就可起身, 將身體擦幹, 再補充溫開水或溫食湯. 則體內抗病毒後之熱毒與毒素得以順利如常排出體外, 則不適現象就可以解決. 小孩可以用吹風機用熱風吹其膀胱經.大人可以對膀胱經拔罐, 按摩或針灸.

 

亦可利用砭石刮痧對足太陽膀胱經處理, 都可以取得很好療效. 而同為太陽經脈的手太陽小腸經. 亦是用刮痧按摩(如後溪穴, 養老穴…等), 亦可達到一定的效果.

 

太陽病時, 雖然身體出現各種病症, 但最基本的能量, 吸收功能仍正常, 僅是循環排汗功能須發   , 則可以很快恢復健康.

第二道: 陽明經(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)

陽明經絡的防禦功能是反應.


此時身體「正氣」仍強, 會與外感的「邪氣」戰鬥. 身體會出現發高燒, 格鬥的戰場已蔓延到體內消化器官. 此時除了高燒外, 會因身體高燒而損耗「陰液」, 產生口渴、便祕、舌苔黃等病症, 典型脈象是浮、洪脈.

 

身體產生高熱, 一是激發身體防禦部隊, 活化各項的免疫系統, 二是高燒可以減弱各種病毒的活動力. 所以陽明病症是「表熱裡熱」的特徵.

 

此時反應功能須發揮, 排泄的功能才得以維續. 而更重要的是胃經功能的發揮. 飲食要維持正常以便能夠吸收養份, 以維持身體體能與病毒戰鬥. 為使大腸能有效與即時的排出體內的毒素廢料, 須喝入大量水, 以補充因身體高熱而消耗的各處「陰液」, 以免身體過於燥熱.

 

陽明病分為最輕微的「裡熱型」, 服用白虎加人參湯來解熱生津即可很快痊愈.
若高熱有便祕情形, 則服用大承氣湯、調胃承氣湯.
若高熱加便祕且血瘀情形, 則服用桃核承氣湯.
若高熱加水腫, 則服用豬苓湯, 以改善水份代謝功能.

陽明病時, 除了外邪的傷害外, 「元陰」會因高熱而損耗, 所以陰液的補充至為重要。

 

第三道: 少陽經(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)

此道防禦功能是抗沈積, 此時為三陽防禦之最後一道, 但正氣(陽面氣)已漸弱, 時有作用, 時被邪氣擊散. 一會兒正氣壓制邪氣而顯「熱」, 一會邪氣盛於正氣而感到寒. 所以表現出來是「寒熱往來」, 身體時熱時冷, 有咳嗽、嘴巴苦、食慾不振, 舌苔白, 典型脈象是浮、弦脈.. 而病毒入侵已到胸腔內部與上消化道附近, 故有胸悶的感覺.

 

少陽病的典型方劑是柴胡湯系列, 一般服用小柴胡湯,
若上熱下寒則服用柴胡桂枝乾薑湯,
若感覺寒較熱重或長, 則服用大柴胡湯.

少陽病若太陽病症而痊癒, 則是較為安心, 否則要注意是否轉入三陰病, 表溫裡寒。

 

第四道: 太陰經(手太陰肺經與足太陰脾經)

太陰經的防禦功能是防浸潤. 防止毒素在各器官與組織聚集. 太陰病是身體正氣已不足以與「邪氣」對抗,  體力愈來愈差, 身體大都有氣虛與血虛問題, 消化功能變差.


發病現象是: 全身疲倦, 食慾不振, 腹瀉腹痛, 四肢冰冷. 典型脈象是沈、遲脈.

 

治療太陰病得多方面下手, 首先要提高脾胃功能, 以強化氣血後續補充能力, 另外去除身體因水腫造成的寒氣, 消除氣虛與血虛問題.

 

太陰病的典型方劑是建中系列, 有小建中湯、黃耆建中湯、當歸建中湯.
若有尿少而四肢冰冷, 此為水腫型, 可服桂枝加朮附湯.
女性常有血瘀造成的四肢冰冷, 此為血瘀型, 可服當歸芍藥湯.
胃腸虛弱, 胸口心窩悶, 且全身疲倦, 可服人蔘湯.

一旦病症無寒, 熱交替. 患者卻誤為已愈, 而忽略保養身體, 極可能是身體轉入三陰病之初期-太陰病. 傷害亦由腑而漸入臟了. 此時, 正氣已疲,不堪身體不知「抵抗」邪氣, 而「正, 邪」共處. 沒有發燒的跡象. 常讓人忽視身體已弱. 甚至出現腹瀉, 手腳冰冷.

 

第五道: 少陰經(手少陰心經與足少陰腎經)

少陰經的防禦功能是防止退化. 即清毒避免各器官退化, 尤其是心, 腎器官退化.


少陰病即是體力更差, 全身疲倦甚至疼痛(頭痛、喉嚨痛、關節痛), 氣喘咳嗽, 消化功能更差而容易腹瀉, 四肢冰冷外身體亦覺寒冷, 是與陽明病症相反的特徵「表冷裡冷」. 典型脈象是細、弱脈.

 

發病現象: 糖尿病, 心血管各項問題開始.

 

所在身體有疼痛現象時, 可由身體的冷熱感覺與脈象辨別為太陽病或少陰病.

少陰病的代表性方劑有麻黃附子細莘湯.
若尿量較少者可服用真武湯.
若「表冷裡冷」且消化功能特差而容易腹瀉者, 可服用四逆湯.

 

第六道: 厥陰經(手厥陰心包經與足厥陰肝經)

此為身體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禦線, 亦是身體健康最危險階段. 身體若久病或重病, 則必然已步入「厥陰病」. 身體各項防禦功能都停擺, 使得正氣不足以與「邪氣」對抗. 不但身體之陽氣(正氣)已耗盡, 無法到四肢, 而冰冷, 面部而百或青, 甚致「元陰」亦枯, 無法顧到心臟的正常供應(心包)與基本的分解與基本的新陳代謝(肝功能), 對於各項毒素都無力圍剿, 易於產生各種腫瘤.

 

最後有陰枯脫陽, 身體對能量吸收、儲藏、釋放都無法依功能進行, 而有表熱裡寒的假象, 此為厥陰病「寒熱交迫」的特徵, 此時想食且無法下嚥, 經常是腹瀉不止. 典型脈象是弱脈幾乎停止.

 

厥陰病的典型方劑是四逆湯系列,
若四肢一直顫抖且冰冷者可服用伏苓四逆湯.
若腹瀉不止四肢冰冷, 而臉色紅潤, 脈象很弱者可服用通脈四逆湯.

 

( 10, 07, 2011- 郭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