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縁居

 

 

a4

有時我們會對某個人的某句話非常在意, 甚而反應激烈; 然而同一句話由他人說出卻不會有如此反應, 這就是我們的「俱生法執 - 第八意識( 藏識, 阿賴耶識)的影響.

 

古諺: “因緣不是不報, 而是時候未到„ 每一個遭遇, 都是因為有了(內)因, 當外緣來臨時, 兩者自然會結合與作用, 是一種“報恩還債„ 的時機, 若以逆來順受, 處理得當, 如同聖嚴大師說“面對面, 處理它, 放下它„ , 不要在處理過程中, 又結一新的惡果, 造了惡業, 而成一個惡因, 就可通過此次的考驗.

 

 

a4 在「末那識」轉化為「平等性智」後, 則第八意識(藏識, 阿賴耶識 )內的各業種子. 隨著異熟與因緣程序逐一消除, 藏識內的「俱生法執」終有還盡的一日.

 

 

初果位 - 須陀洹,華譯為入流,意即初入聖人之流;七來七往, 將俱生法執裏的業種子均異熟成果( 還債、報恩)

 

 

 

 

a4二果位 - 斯陀含,華譯為一來,意即修到此果位者,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,再生到我們此世界一次,便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;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4三果位 - 阿那含,華譯為無還,意即修到此果位者,不再生於欲界;

 

四果位中的前三果依然要受輪迴之苦,唯四果能真正脫離輪迴.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四果位 - 阿羅漢 華譯為無生,意即修到此果位者,解脫生死,不受後有,為聲聞乘的最高果位。a4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由於(內)因接觸(外)緣時, 就會起因緣作用 若沒有在前世造業, 而轉化為今世的因, 則即使由外而來的外緣像行動、 言語, 對我們都起不了作用. 當藏識, 阿賴耶識裡的所有種子均已空了,「 阿賴耶識」將轉化為「大圓鏡智」,則往生後自然不受菐力牽引,而不再有無盡的輪迥了.

( 08, 04, 2010 - 郭琛)( 01, 05, 2010 修訂)s1s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