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縁居

人們為升麼會感受到苦? 苦怎麼產生呢?


先是由於我們的分別心,將色彩繽紛的世界,撕裂為黑白分明的慘境。佛教大乘重典 — 金剛經就是針對分別心做詳盡的指正 : 人的苦惱是由於自己的分別心,有了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之分別,煩惱就雜生。

 

下面左邉是外境的一張圖, 你會看到了什麼?是右邉四張的那一張呢?

 

a1看到 a2或看到 a3或看到 a4或看到 a5

 

 

此時大多數的人會說仍左邉的那一張。 若我們不帶任何分別心以“局外人”的心情,對外境的取捨都不存得失心, 就有較高的辨識力, 是可以看到每一層次。

 

然而在現實的世界裡,我們面臨過多的資訊,常常需要在極短時間內把它們消化處理掉, 於是就會急速將之簡單化。 這過程本身就是文明病的根源, 再遇到我們的心裡的情緒有所波動, 一旦起心動念,感性面上揚, 理智面降低, 對外境的取捨存得失心, 就會忽略掉真實的許多地方,與加入自己的喜好, 最後只剩下黑白分明两極化的慘境。

 

所以我們煩惱的根源, 就是將色彩繽紛的世界二元化之分別心

 

接著我們的執著心-自性妄執,對分別心分出來的二元化世界做進一歩的選擇。

 

自性妄執對想要的如權利、地位、愛情,與像金錢、物質等追求中或追求後產生的。當慾望升起,執著於想要的名利而緊抓不放,或忽視了有情眾生與無情萬物,均是因緣合而聚,因緣滅而散,緣是無常。 曾經擁有的名利早已消失流失了,而不是你所企望的永恒不變。

 

自性妄執使我們的煩惱時間拉長了, 變大了。

 

這像光學裡說的放大效應(Zoom-in), 會隨心情之起伏,僅捕捉到想看到的部份, 其他部份均是視而不見, 這就是境隨心轉。

 

當心情受到極大刺激, 尤其引發內心裡某些”業障”, 我們就會將看成

 

x3


 

苦就是自尋煩惱的結果

 

這就像鑽牛角尖, 即使外境是多彩多姿的世界, 而我們的分別心所看到的世界,僅是黑白的世界。甚至是我們的自性妄執補捉其中非常小的一點, 而放大它直到充滿你自己的整個心情。到最後看見的盡是灰色、黑色的世界。

 

 

x4

 

西方心理學家亦研究發現,有精神壓力大,甚至異常的人,經常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, 將世界分成我和非我。因為非我達不到“我的”想法, 所以自己覺得苦; 因為“我的”先生或小孩, 甚而自己達不到“我的”理想或要求, 所以自己覺得苦, 等等。 這些因自我意識太強,當得不到自己要的東西就會覺得苦, 所以利己主義造成極大的排他效應,就阻礙了自己清淨平等看待世界的能力。

 

苦是因為我們自己丟棄了所有的快樂因子(雖然先生或小孩有其可取之處, 或自己想法有被採用的地方), 而執著在某一特定點上。因為自己覺得苦, 所以就開始產生悲、痛、哀, 甚而氣、怒、恨等負面情緒。


世俗知識的教導,放下就是失去東西,似乎放下, 將為一無所有。所以我們僅學會如何獲得, 而不知道如何放下。

 

佛學卻是教導我們放下, 般若教導我們放下己太多、太沈重的東西(例如名利),如此自然得到我們所欠缺的東西(例如清淨),而非一無所有。若能放下這種無明—執著,如同中文字的-捨得 : 要得到必然先要捨棄, 嘗試捨下己太沈重的東西,你將可得到所需要的寧靜,如同科學中的物理定律—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時存在,同時消失。

 

當我們清除心種各種煩惱的(不要有分別心), 即使外煩惱的的出現,沒有了內因就不會去沾惹外縁, 也不會有煩惱的的產生。

 

( 13, 02, 2010)s1